

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
参与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、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
【1】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【2】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【3】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【4】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【5】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【6】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刘振超,西安交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学术任职: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,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31学术委员会秘书,强激光与粒子束等审稿人。
研究方向:小型中子源技术、超导加速器物理与技术(射频超导技术),强流超导加速结构,高平均流强超导腔,超导腔表面处理技术,高梯度高Q值超导腔等。
科研项目:长期从事超导加速器研究,负责完成了中科院先导专项ADS 650MHz中beta超导腔项目及国家面上基金新型高平均流强狭缝结构超导腔研究,参加了ADS、CEPC、PAPS、SHINE等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。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适用于GeV量级ERL装置的可加速安培量级流强的新型超导加速结构——狭缝超导腔;提出了第二声测量超导腔失超误差补偿算法;研制了适用于ADS的650MHz中beta 5cell超导腔;研制了国内第一台液氦温度波测量仪;研制了超导腔预调谐机;推动了1.3GHz超导腔制造技术发展。
科研成果、专利、论文:发表论文20余篇,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,获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“希望杯”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,2020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“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”A类。
【1】 Zheng, Hong-Juan ; Gao, Jie; ,Liu, Zhen-Chao, Cavity and HOM coupler design for CEPC, Chinese Physics C, 2016, 40 (5) 57001-057001
【2】 Liu Zhen-Chao ; Gao Jie; Li Zhong-Quan; Zhai Ji-Yuan; Zhao Tong-Xian; Li Da-Zhang; Liu Yi-Lin; Sun Yi, ADS 650 MHz medium beta cavity study and design , Chinese Physics C, 2013, 37 (1) 17005-0170
【3】 Z.C. Liu ; M. Kelly; A. Nassiri,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quench position measurement on 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by a second sound method,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 - Accelerators and Beams, 15, 092001 (2012)
【4】 Z. Liu ; A. Nassiri, Novel superconducting rf structure for ampere-class beam current for multi-GeV energy recovery linacs,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 - Accelerators and Beams, 13, 012001 (2010)
【5】 Liu Zhen-Chao ; Nassiri, A.; Waldschmidt, G., Design and study of a high-current 5-cell superconducting rf cavity, Chinese Physics C, 2010, 34 (5): 603~605

杨青,主任医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
研究方向:肿瘤分子影像及诊疗一体化,新型核素开发及放射性药物转化
学术任职:中华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委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核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药学会放射性药物委员会常委,湖南省核医学联盟副理事长,湖南省核医学质控委员会委员,历任云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,云南省医院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。“分子影像学杂志”编委。
科研成果、专利、论文: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,省级课题5项。发表科研论文49篇,其中sci 论文10篇,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。







